pg电子十倍金牛

博士后流动站

pg电子十倍金牛: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一、流动站概述

光学工程学科是苏州大学传统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的一期和二期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017),苏州大学光学工程等级 B+。

学科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师资5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潘君骅院士),国家优青获得者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 人,其他省部级人才计划 10人;正高职称19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9 人。拥有国防科工委微纳光学、江苏省青蓝工程等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建有“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以及教育部“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学科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6 亿元,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2 万平米,其中3000 平米为千级超净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大全息光学平台(8mx10m),最大口径全息曝光装置及最大口径光栅研制能力和国内高校领先的光学设计和加工检测实验室。

科研创新上,近4年中光学工程学科共获得外部竞争性项目经费超过亿元;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 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 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973,863(含国防863),自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等。发表论文280 余篇,特别是在顶级光学类杂志(如Nature子刊, Advanced Materials, Optics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发表文章70 余篇;授权专利100 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省部科技进步与技术发明奖二等以上10 余项,连续三次获得中国优秀专利奖。

经多年建设,学科形成了两大优势特色:在微纳光学领域,形成了具有国内外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形成显著特色。在先进光学设计、非球面加工与检测技术等方面有院士领衔的队伍和长期积淀,科研和工程技术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专业领域有较高声誉。主要体现在1)独有大光栅研制能力,国际先进水平;(2)国际先进的大幅面高分辨率紫外直写光刻技术和装备;(3)国内第一台幅面达1400mm 紫外卷对卷纳米压印技术与工艺链;(4)米级口径航天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成功在轨运行的国家重大专项关键光学元件以及成功在轨运行的航天相机系统设计和研发能力。

2家产学研企业公开上市,“苏大维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6月在A股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是江苏省高校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苏州苏大明世光学有限公司”2014年在 “新三板”正式上市,产生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在“微纳光学”方向,在高技术研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其成果成功应用在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重要证件上,独有的大光栅技术成功应用在国家重大工程上,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近5年来,科研成果应用企业产生数十亿元的产值。一批原创性高技术产品: 超薄导光器件、纳米光变色转印膜、65寸大尺寸电容触控屏和信息交互智能终端等填补了行业空白,3D光场打印技术在公安部全国性号牌“云”签注网路中全面应用,超薄光器件应用于微软平板电脑“Surface Pro4”等国际顶级产品,证明了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学科的成果及科技创新机制和运行模式成为创新创业成功典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头条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报”2014 4 16 日头条新闻),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2015423日,刘延东副总理视察了本学科研制的透明导电传感器和大尺寸智能互动桌面成果,并亲自体验。2016 6 月,学科成果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


二、研究方向

1.光子器件物理与设计

2.柔性纳米光学制造技术

3.光学集成设计与制造检测技术

4.新能源与显示光子材料


三、合作导师

王钦华,陈林森,吴建宏,袁孝,李孝峰,彭长四,沈为民,郭培基,孙立宁,高雷,沈明荣,宋瑛林,吴雪梅,Joel Moser,胡志军,晏成林,邹贵付,彭杨,尹万。瞥


负责人:李孝峰,邮箱:xfli@suda.edu.cn

联系人:王  园,联系电话:0512-67873745  邮箱:wangyuan@suda.edu.cn




pg电子十倍金牛【集团】有限公司